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与智能革命的浪潮中,激活航运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核心引擎”。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聚焦航运新质生产力》系列稿件,邀请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与亮点剖析,共同勾勒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蓝图。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国际海运的改革创新、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基本建成行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柳鹏介绍,一方面,船舶的建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应用于16000TEU集装箱船,国产首艘大型油轮开启商业运营。另一方面,自主可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自主可控码头的生产作业系统、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得到应用,国际海运战略通道和支点的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同时,新质生产力不断快速发展。我国掌握了自动化码头的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全链条的成套核心技术。“珠海云”“新红砖”等智能船舶先后下水运营,关键技术总体与国际并跑。
然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海域仍有诸多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强。“面对国际海运格局、贸易格局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行业绿色转型产生的迫切诉求,我们也要看到在新形势下,我国国际海运存在的问题和痛点。”柳鹏举例提到,一是重要国际通道的监测预警和控制能力仍显不足,战略物资运输的保障能力、海运的安全韧性亟待提升。二是部分远洋气象导航设备、港口重要专业设备的电控系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三是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不高,配置全球的航运要素和资源能力有待增强。四是国际海运的标准规则的话语权仍有待提高。同时,我国国际海运面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北极航道开拓应用等四大机遇。
因此,科技创新赋能海运新质生产力成为战略选择。“我们要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柳鹏建议,通过5个强化来增强国际海运发展的先进性、引领性、安全韧性、可持续性和保障性,构建海运新优势。
强化科技攻关,增强发展的先进性
一是培育海运新质生产力,开展“人工智能+船舶”“人工智能+港口”“人工智能+海事”“人工智能+集装箱”等行动,构建算法库,形成高质量的数据集、工具链和海运垂直领域大模型,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二是加强重大技术的突破,强化极地航行船舶、新能源船舶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同时,加快传统码头的自动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向智慧港口2.0版升级。三是加强关键装备的研发,加快船舶智能系泊、智能导航终端、港口巡检和应急智能机器人等新装备的研发应用。
强化标准规则的作用,增强发展的引领性
一是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建设,并完善海运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二是推动标准的国际化,加强海运标准英文版的翻译和推广使用。同时,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的作用,编制港口领域的国际标准,更好地引领国际海运的标准制定。三是深入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着力提升国际海运的话语权。
强化问题导向,增强发展的安全韧性
一是强化战略通道和支点的监测预警,推进岸基压制网络,实现岸基和卫星系统的对接,强化全球重点海域的态势感知和快速反应。二是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远洋船舶的气象导航关键技术攻坚,实现港口设备公共系统的自主可控。三是突破瓶颈堵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实施港航企业航线网络的快速恢复,适应国际海运贸易格局的重大调整。
强化开放合作,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是推进合作基地的建设,强化与国外科研机构在污染防治、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合作。二是加强共建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助推中欧港口深化低碳合作。作为国际海事组织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绿色航运走廊将通过港口、航运企业和政府多方协作,在特定航线上推广零碳技术、清洁燃料和智能管理,引领港航业绿色变革。三是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建立船舶绿色燃料创新产业联盟,布局建设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和储运网络。
强化要素支撑,增强发展的保障性
一是积极推进海运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发展。围绕国际海运的重大问题、重大工程,强化科研院校与港航企业的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二是加强海运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依托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等,以领军人才培育与创新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三是提升全球航运要素和资源配置的能力,深化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改革,打造世界一流的航交所和国际航运中心。
“促进国际海运的高端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要积极地识变、应变、求变,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海运的新竞争优势,加快谱写交通强国的新篇章。”柳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