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梅州国际陆港与梅州综保区充分发挥“区港联动”效应,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来到梅州后,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干劲十足,未来这里业务开拓的前景也非常广阔,为梅州的营商环境点赞!”广州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总经理蔡旭臻的评价,是对梅州服务企业发展精神的充分肯定。
2023年12月,梅州国际陆港正式挂牌运营,并引进具备专业优势的广州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参与运营管理,着力克服梅州地处内陆和不靠边、不沿海、不临空的区位短板,打造区域性“公铁海”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有效降低梅州企业的“出海”物流成本,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接轨、协同发展。
1
闯出“新赛道”
走出陆港发展特色之路
跨越万里从非洲而来,80个标准集装箱、货重约1000吨、货值约6400万元……日前,一列满载嘉元科技采购的电解铜的集装箱列车从广州黄埔港发出,顺利抵达梅州国际陆港,随后集装箱被运至梅州综保区通关、保税存储;与之相逢的是满载梅州特色产品离开、开往大湾区的列车。
如今,梅州国际陆港与梅州综保区充分发挥“区港联动”效应,为梅州及周边进出口企业铺就了一条绿色低碳、高效便捷的物流新通道。“通过‘海铁联运、山海联动’的模式,企业物流综合成本可下降15%至30%,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港口就在家门口’的便利。”蔡旭臻介绍说,2024年梅州国际陆港共运输4600多个标箱,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货值约6.8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00万元。
从“买全球”到“卖全球”,梅州国际陆港立足梅州综保区,结合梅州优势资源,持续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冷链班列等“海铁联运”业务,为全市提供绿色低碳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助力梅州特色产品走出一条“拥抱世界、衔接全球”的发展路径。“梅州每年都有大量柚子出口,以往基本上都是通过其他港口进行出口运输。现在,柚商可以直接在梅州国际陆港提柜,经深圳盐田港到达欧洲。”蔡旭臻说,根据当前实际操作的经验,每个柜子的物流运输时间可以压缩15天左右,物流运输时间大大缩减。
实践不止于此。大力推广“一箱制、一单制”方面的业务也是中远海运为梅州外贸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支撑的有力举措。2024年国庆,梅州国际陆港开通以梅州为起点,经广州南沙港,到非洲达累港的直航班列,为更多外贸企业降本增效,助力梅州化工企业打开非洲市场。目前,梅州国际陆港运输货物品种包括冰箱、工艺品、铜箔、陶瓷等十多类品种,有效推动梅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
拓展“朋友圈”
拥抱大湾区辐射粤闽赣
车辆来回穿梭,作业不歇;上百个集装箱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边……冬日的梅州国际陆港仍一派繁忙景象。至2024年底,梅州国际陆港已开通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深圳大铲湾、广州黄埔港等7条“海铁联运”通道,一系列“走出去”“运进来”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日前,“梅州国际陆港助力‘苏区+湾区’协同发展”项目入选2024港航物流助力大湾区发展优秀案例名单。这份荣誉是对梅州国际陆港助推梅州苏区“融湾入海”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通过积极加强与中远海运沟通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多式联运专业能力,梅州国际陆港助力梅州苏区成功‘牵手’大湾区,正式融入全球远洋航运‘大家庭’,有效助力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间深度融合发展,为梅州架起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的桥梁。”梅州综保区规划建设科科长黄开瑜说道。
梅州国际陆港目前运行稳中有进,“区港联动”功能逐步发挥,不仅有效助力梅州铜箔、陶瓷、电声、工艺等外贸企业降本增效,而且也逐步辐射服务福建、潮汕地区外贸企业发展。“接下来,我们会逐步拓展‘朋友圈’,加强与厦门港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双方深度合作。同时,我们也会积极筹备开通更多的线路和航线,进一步完善梅州国际陆港的整体线路网络,致力将梅州国际陆港打造成为粤东地区乃至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国际陆港,助推梅州打造区域性‘公铁海’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蔡旭臻满怀信心。
梅州国际陆港与梅州综保区的政策和功能叠加,将优势最大化,进一步释放更多动能。“接下来,梅州综保区将进一步发挥‘区港联动’的优势,不断深化与中远海运等单位的合作,持续走访了解本地企业需求,积极宣讲梅州国际陆港的政策功能和‘海铁联运’优势,引导企业到梅州综保区、梅州国际陆港开展进出口业务,促进大宗商品大进大出,吸引新项目进驻梅州综保区及周边园区投资落户,进一步畅通道、促贸易、引项目、聚产业,助推苏区‘融湾入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梅州综保区投资促进科副科长李敏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