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形势发展分析会近期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该会议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政府部门及南宁市政府共同推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和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等机构承办。此次盛会汇聚了全国物流行业的主要企业代表以及来自各省市的物流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与统计领域的专家,共吸引超过600人参加。会议期间,与会者深入探讨了当前中国物流发展的趋势、企业创新路径以及未来行业方向。多位重量级嘉宾为参会者提供了有关国家物流政策、经济环境及行业统计的深入解读,并分享了前瞻性思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吴君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宇航分别在会上发言。
蔡进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并围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意义、途径、作用、抓手等方面作分享。他分享了四个关键点:一是认识降成本的战略意义,通过优化物流组织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创新物流成本认知,从物流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完善等角度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三是利用供应链手段,升级物流组织方式,应用高新技术,构建高质量供应链体系;四是强化物流统计工作的基础地位,完善指标体系,细化监测体系,为物流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吴君杨发言表示,现代物流恢复增长,助力实体经济向好。2023年全社会物流总额超350万亿元,增长5.2%,货运量达550亿吨。基础设施如物流枢纽、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推进,专业物流水平提升,快递量领跑全球,国际物流规模扩大。物流绩效进入全球前十,企业发展活力增强,新业态涌现,与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上半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降至14.2%,降成本成效显著。为提升物流效率,需优化运输结构,深化交通改革;优化主干线,发展多式联运;发展现代供应链,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统筹规划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
刘宇航在的主旨演讲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物流发展,要求现代物流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2023年,这些企业收入达2.28万亿元,占物流业总收入的17.2%,对现代物流转型至关重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是全国物流网络的关键。它们服务于大宗商品、快消品、危化品等重要领域,展现出良好韧性,资产总额近500亿元,盈利能力领先。但面临服务价格趋缓、降本压力大、融资难、人才缺等挑战。未来,头部企业需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数智化转型,加速物流全球化,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南宁会议上,物流创新的路径成为重要议题,而深圳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中国物流产业的重要枢纽城市之一,深圳正是这种创新的具体实践者。为进一步探讨区域物流发展的创新经验及其在全国物流体系中的战略作用,记者采访了深圳物流协会专家黎胜开。黎胜开是深圳物流发展的见证人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他告诉记者,深圳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不仅提升了行业竞争力,还在跨境电商、智能仓储和绿色物流等前沿领域引领变革。
在跨境电商方面,深圳依托其作为全球贸易重要枢纽的优势,建立了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和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通过优化海关手续、加快清关速度,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物流效率,深圳的跨境电商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迅速崛起,极大缩短了商品从中国出口到全球消费者手中的时间。
在智能仓储领域,深圳广泛应用自动化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仓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自动分拣系统、机器人搬运以及智能监控等技术大幅提升了仓储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并通过实时监控库存,实现精准的供应链管理。这种智能化的仓储模式不仅提高了订单处理速度,还能根据市场需求波动灵活调整库存配置。
绿色物流的推进,则使深圳在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走在前列。通过推广新能源重卡、优化运输路线和减少碳排放,深圳大力推动环保型物流解决方案。智能调度系统帮助优化运力分配,减少空车率和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绿色仓储设施的建设,也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深圳在绿色物流方面的探索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推动了全国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深圳在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背后,不仅依赖于其地理优势和国际化的市场联结,更在于其在跨境电商、智能仓储和绿色物流等领域的持续创新。这些成功的实践为全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次中国物流形势发展分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物流行业的深度思考与合作创新。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当前行业的趋势与挑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化趋势的加速推进,各地区的物流创新路径将继续演变与升级,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推动中国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