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8日讯 TIR国际公路运输被称为“第四物流通道”,是连接中欧及全球跨境贸易的重要物流方式。日前,记者从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获悉,今年前10个月,上合示范区累计发运TIR跨境运输374车次,发送货运量5917吨,货值2.45亿元,TIR发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TIR即《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是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在此公约框架下,获得TIR运输资质的企业可以仅凭一张单据在TIR公约成员国间畅通无阻,只需接受始发地和目的地国家海关检查,途经国一般情况下不再开箱查验。与传统公路运输相比,TIR国际公路运输采用“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的全程通关模式,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20%。
得益于“一证到底,全程不换车不倒装”的高效通关机制,TIR成为越来越多贸易企业的物流选择。“以前从中国运货到俄罗斯,中国车将货物运输至口岸,需要卸货再装到俄罗斯车上,费时费力;现在有TIR证书,货车有了‘绿色通道’,不用翻箱倒柜,也不用费时排队,过海关像刷卡一样方便。”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家麒说。

在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满载新鲜果蔬、机械设备、跨境商品等货物的TIR运输车辆往来不息,源源不断的中国商品经由国际公路运输,“一车到底”输送到上合组织国家商家门口。
“我们还积极参与TIR+‘保税’、TIR+‘电商’等新功能的研发测试,探索打通经满洲里口岸的回程肉类特色专线、经二连浩特口岸‘中——蒙——俄’双向快线,进一步拓展TIR的辐射范围。”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副关长宋涛表示。
当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俄、中哈、中吉乌和中白俄4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初步构建起国际公路运输的区域枢纽。为进一步助力TIR拓线提质,今年8月,上合示范区开通丝路电商TIR跨境通道,探索拓展“TIR+跨境电商”新业态,为“丝路电商”综服基地提供了高效物流支撑。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表示,将依托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上合示范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载体,在提高现有线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TIR国际道路运输新线路,与海关建立联动机制,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生态体系,为“丝路电商”搭建出口新通道。